为妥善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的民事纠纷案件,应当贯彻民法典绿色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习惯,依法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条 当事人因下列行为,对林地、林木的物权归属、内容产生争议,依据民法典**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林地承包; (二)林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 (三)林地经营权流转; (四)林木流转; (五)林地、林木担保; (六)林地、林木继承; (七)其他引起林地、林木物权变动的行为。 当事人因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林地、林木确权、登记行为产生争议,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告知其依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解决。 第三条 当事人以未办理批准、登记、备案、审查、审核等手续为由,主张林地承包、林地承包经营权互换或者转让、林地经营权流转、林木流转、森林资源担保等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前款原因,不能取得相关权利的当事人请求解除合同、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四条 当事人一方未依法经林权证等权利证书载明的共有人同意,擅自处分林地、林木,另一方主张取得相关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符合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关于善意取得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当事人以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为由,主张集体林地承包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合同订立时,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关于民主议定程序的强制性规定的; (二)合同订立未经民主议定程序讨论决定,或者民主议定程序存在瑕疵,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依法补正的; (三)承包方对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进行了合理审查,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决议系伪造、变造,并已经对林地大量投入的。 第六条 家庭承包林地的承包方转让林地承包经营权未经发包方同意,或者受让方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让方主张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发包方无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态的除外。 第七条 当事人就同一集体林地订立多个经营权流转合同,在合同**的情况下,受让方均主张取得林地经营权的,由具有下列情形的受让方取得: (一)林地经营权已经依法登记的; (二)林地经营权均未依法登记,争议发生前已经合法占有使用林地并大量投入的; (三)无前两项规定情形,合同生效在先的。 未取得林地经营权的一方请求解除合同、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八条 家庭承包林地的承包方以林地经营权人擅自再流转林地经营权为由,请求解除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收回林地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林地经营权人能够证明林地经营权再流转已经承包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九条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优先权受到侵害为由,主张家庭承包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其请求赔偿损失的,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条 林地承包期内,因林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继承等原因,承包方发生变动,林地经营权人请求新的承包方继续履行原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约定的流转期限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或者林地经营权再流转合同约定的流转期限超过原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剩余期限,林地经营权流转、再流转合同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二条 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约定的流转期限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发包方主张超过部分的约定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发包方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除外。 林地经营权再流转合同约定的流转期限超过原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剩余期限,承包方主张超过部分的约定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承包方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除外。 因前两款原因,致使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再流转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请求解除合同、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三条 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终止时,对于林地经营权人种植的地上林木,按照下列情形处理: (一)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但该约定依据民法典**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应当认定无效的除外; (二)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当事人协商一致延长合同期限至轮伐期或者其他合理期限届满,承包方请求由林地经营权人承担林地使用费的,对其合理部分予以支持; (三)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当事人未能就延长合同期限协商一致,林地经营权人请求对林木价值进行补偿的,对其合理部分予以支持。 林地承包合同终止时,承包方种植的地上林木的处理,参照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经营活动订立的合同,应当综合考虑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公益林生态功能及是否经科学论证的合理利用等因素,依法认定合同效力。 当事人仅以涉公益林为由主张经营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五条 以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等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设定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折价,并据此请求接管经营抵押财产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权的实现方式达成协议,抵押权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百零三条、**百零四条的规定申请实现抵押权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第十六条 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益、林业碳汇等提供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担保物权人请求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七条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依据民法典**千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以补种树木、恢复植被、恢复林地土壤性状、投放相应生物种群等方式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责任的,可以同时确定其在期限内不履行**义务时应承担的森林生态环境**费用。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森林生态环境**责任的,可以根据鉴定意见,或者参考林业主管部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相关科研机构和人员出具的**意见,合理确定森林生态环境**方案,明确侵权人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 <** id="aswift_6" name="aswift_6" sandbox="allow-**s allow-popups allow-popups-to-escape-sandbox allow-same-origin allow-**s allow-top-navigation-by-user-activation" width="872" height="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vspace="0" hspace="0" allowtransparency="true" scrolling="no" src="https://googleads.g.doubleclick.net/pagead/ads?client=ca-pub-0482434302070489&output=html&h=280&adk=2331767259&adf=4257983487&pi=t.aa~a.3291761162~i.218~rp.1&w=872&fwrn=4&fwrnh=100&lmt=1655632370&num_ads=1&rafmt=1&armr=3&sem=mc&pwprc=4572068269&psa=1&ad_type=text_image&**at=872x280&url=http%3A%2F%2Fwww.law-lib.com%2Flaw%2Flaw_view.asp%3Fid%3D755146&fwr=0&pra=3&rh=200&rw=872&rpe=1&resp_fmts=3&wgl=1&fa=27&dt=1655632344936&bpp=2&bdt=770&idt=2&shv=r20220615&mjsv=m202206140101&ptt=9&saldr=aa&abxe=1&cookie=ID%3D944b20d7b6b37890-22d459259fce007f%3AT%3D1636452400%3ART%3D1636452400%3AS%3DALNI_MbGrQaMxWGqswVW6taZZVrRPiFWew&gpic=UID%3D000005b28a5935e8%3AT%3D1653388371%3ART%3D1655632318%3AS%3DALNI_MYAlIWTmqslocnqE7iDAdbijSEwTQ&prev_fmts=0x0%2C1200x280%2C872x280%2C1423x767%2C1005x124%2C264x600%2C872x280%2C872x280%2C872x280&nras=10&correlator=466328709199&frm=20&pv=1&ga_vid=344260497.1655632344&ga_sid=1655632344&ga_hid=2030279643&ga_fc=0&u_tz=480&u_his=1&u_h=960&u_w=1440&u_ah=920&u_aw=1440&u_cd=24&u_sd=1.5&adx=132&ady=6223&biw=1423&bih=767&scr_x=0&scr_y=3181&eid=44759876%2C44759927%2C44759842%2C44761792&oid=2&psts=AGkb-H-pEjQOcqaN6GJit-JpHzP2daXaK70cF7TYnLJ2HhEhiylz8tfvgMh2UcnFqqnm6GEeS-IRH9ZyXBwewQND_rn3MJhHeZ71OR-dSVTszp8%2CAGkb-H8ua7-KRC3LLn3ckl3ZYMxB8OaUw5uGOdSWNCcOHbckbphdavL4NEGzTdvB47Z6wmA5IQrw7i4yOsb9f4u-yA%2CAGkb-H8Yh-6FXFfiduPyiT_aMFiS3teSikXku9LiUI1meaolLnXeTrj4AzOb8exk05nEKxXLoUVqSKyB5bJ8OSSrPQ%2CAGkb-H9N-FOnc-uqY26Ua2aN3OA_UHgn1etj-H_q886cLEnVhX-a6bYqiip_mRDV7428cQOfZJpD_GQnp-XbhG7CXw%2CAGkb-H9WK6QmJH-h6ZdwitJmSlrmTa77WAwPa_zLmTu6SfgG0tO2HpaKO7jq3zDgJ1_OqlQg7FyGTPsjwxqxvNAl_Q&pvsid=158369334619019&tmod=337105156&uas=3&nvt=1&ref=http%3A%2F%2Fwww.law-lib.com%2F&eae=0&fc=1408&brdim=-36%2C154%2C-36%2C154%2C1440%2C0%2C1440%2C767%2C1440%2C767&vis=1&rsz=%7C%7Cs%7C&abl=NS&fu=128&bc=23&ifi=7&uci=a!7&btvi=7&fsb=1&xpc=NL7kJXO3lR&p=http%3A//www.law-lib.com&dtd=25545" data-google-container-id="a!7" data-load-complete="true" data-google-query-id="COTDsZufufgCFYpFwgUd6SAHrA"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left:0px;position:absolute;top:0px;border-width:0px;border-style:initial;width:872px;height:0px;">**>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千二百三十五条的规定确定侵权人承担的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应当综合考虑受损森林资源在调节气候、固碳增汇、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予以合理认定。 **十条 当事人请求以认购经核证的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意见、不同责任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依法予以准许。 **十一条 当事人请求以森林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社区服务等劳务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侵权人的代偿意愿、经济能力、劳动能力、赔偿金额、当地相应工资标准等因素,决定是否予以准许,并合理确定劳务代偿方案。 **十二条 侵权人自愿交纳保证金作为履行森林生态环境**义务担保的,在其不履行**义务时,人民法院可以将保证金用于支付森林生态环境**费用。 **十三条 本解释自2022年6月15日起施行。施行前本院公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